传统电网的电力数据来源分散、结构多样、质量参差不齐;基于这样的数据很难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服务。万物互联时代,数据采集的手段和数据的质量都有了飞跃。充分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并指导业务,是保障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和消纳的基本条件之一。蒋天仪认为“精细化”的数据运营管理和计量是关键。
在目前电力行业有一个“三可”的说法(可观:客观采集获取用电数据、可测:精准监测和测量、可控:在可观可测的基础上按需控制),蒋天仪认为,其实在三可的基础上,还可增加“可调”。他介绍,通过大数据分析,目前已经基本达到“可观可测”,这也是“可控”的前提条件。那么,如何让调控更加科学有效?就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调节调度,即“可调”。
为此,志翔科技研发了非介入式负荷分析产品。通过在新一代智能物联网表上安装边缘计算模块,利用电力指纹技术可以提供精准的用电设备负荷、能耗、使用状况等信息的侦知和分析。电力公司利用非介入式负荷分析产品,可以更精准辨识户内负荷,输出相应用电设备的能耗详单,为用电高峰期制定错峰用电方案提供有力数据支撑。
“过去,我们通过电表只是知道这一户用了多少电,不清楚具体有什么设备在用。但安装非介入式负荷辨识产品模块之后,电力企业可以更加精细地掌握用电情况。”蒋天仪说。
记者了解到,除了工业企业生产和用户生活的用电负荷精细化管理之外,在各行各业、日常生活等场景下,通过大数据对用电设备负荷、能耗等的详细分析也很有想象空间。比如,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,通过监测和分析用户用电情况,可以有效检测两轮电动车入户充电等消防隐患行为,从而有效避免火灾问题。在物业管理和环保用电方面,按规定商业楼宇内夜间严禁住人,传统的办法是安排人为巡检,如今非介入式负荷分析产品就能替代人工进行自动分析和监测等。
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,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带来的数据量越来越大,很多以前没有利用起来的零散数据,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应用,可以通过关联和深度分析而产生价值。”蒋天仪认为,目前,国家已经出台了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,为数据安全行业和百姓个人隐私保驾护航。另一方面,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,尚处于起步阶段,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,需要更多有技术能力的厂商积极创新,让产品更好地落地和应用服务于各行各业,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、百姓生活便利的多个方面发挥更大价值。
监制:张宁 李政葳
采访/撰文:李飞 孔繁鑫
后期:刘昊
普京下令“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”号护卫舰进入战斗值勤******
中新社莫斯科1月4日电 (记者田冰)当地时间1月4日,俄罗斯首艘装备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海军护卫舰“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”号开始战斗值勤。俄罗斯总统普京以视频方式出席该舰启航仪式。
据克里姆林宫网站消息,普京在启航仪式上表示,“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”号护卫舰将开始远洋航行。该舰装备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新式“锆石”海基高超音速巡航导弹,以及其他最新一代武器。
普京表示,相信这种强大的武器将确保俄罗斯免受潜在的外部威胁,有助于保障俄罗斯国家利益。他强调,俄罗斯将继续提高军队战斗潜力,研发生产能够捍卫俄罗斯未来数十年安全的先进武器装备。
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在视频出席启航仪式中向普京报告说,“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”号护卫舰将在横跨大西洋、印度洋以及地中海的航行中,演练在各种环境中使用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和远程巡航导弹。该舰航行期间将侧重于应对俄罗斯面临的威胁,以及与友好国家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。
他表示,“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”号是一艘现代化多功能舰艇,用于执行远海远洋地区任务。该舰配备“锆石”导弹,能够精准有力地打击敌方海上及陆上目标,同时“锆石”导弹能够突破任何现代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。
据俄媒报道,“锆石”导弹为俄罗斯首个海基高超音速巡航导弹,可由水面舰艇和潜艇搭载和发射,飞行速度可达9马赫,射程超过1000公里。2022年12月21日,普京在国防部扩大部务会议上表示,配备最新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的“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”号护卫舰将于2023年1月初进入战斗执勤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